儿时的“土月饼”
\n文/马雪芳
\n小时候,我家人口多,家庭经济拮据,中秋节往往连月饼也买不起。不要紧,奶奶会做“土月饼”。
\n中秋节那天吃了午饭,奶奶收拾好碗筷,就开始忙碌起来。
\n奶奶把堂屋角落里反扣在粗瓷陶盆里的咸菜甏倒过来,揭去两个塞紧的稻柴团,抓出两团缠绕得紧紧的咸菜放在八仙桌上,再把咸菜甏复归原处。八仙桌上的咸菜已成酱油色云策略,那是去年春季腌制的,俗称陈年咸菜。
\n奶奶端了咸菜到灶间,把咸菜在砧板上“嗒嗒嗒”地剁细放在铜脸盆里,倒入熬熟的菜油,放一点藏在菜橱角落里的过年节省下来的赤砂糖,用一双水竹长筷子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搅拌。这是做“土月饼”的馅料。
\n奶奶又去堂屋的柱子上取下挂在“扒头”钉上的一个褐色布袋子,里面是春天里收获的马兰头干。奶奶倒提袋子的两角把马兰头干倒入一个粗瓷钵头里,冲进开水。约半小时后,奶奶用笊篱捞起马兰头干,双手合着用力挤去马兰头干里的水分,放在砧板上“嚓嚓嚓”地切起来。切细的马兰头干里加入适量的盐,倒进一点熬熟的菜油,倒进一点“帆船”牌酱油,拌匀。这也是做“土月饼”用的馅料。
\n馅料准备齐后,奶奶开始和起面来。奶奶把推拿得似白玉般的面坨在一块光滑的发着暗红的榉树木板上用手压成一寸厚的正方体,再用菜刀横里、竖里切成一块块小正方体。小正方体在奶奶的一根小木棍的左右旋转里,一张面皮子就成了。奶奶左手托着面皮子,右手里的筷子夹两次咸菜馅在面皮子中央,再把面皮子的边沿一点一点捏挤到一起,最后用手轻轻压一压,一个包着很多咸菜馅的圆“土月饼”就成了。
\n用同样的方法奶奶包起马兰头干馅“土月饼”来。不过,马兰头干馅“土月饼”做好后,奶奶会用筷子头在月饼中央按一下,用一个浅洞作标记,这样是什么馅的“土月饼”就一清二楚了。
\n“土月饼”全部做好了,奶奶就在灶头上的小锅里煎起“土月饼”来。奶奶煎的“土月饼”总是两面金黄,没有一个“土月饼”煎枯的。
\n晚饭后,一家人就开始吃起“土月饼”来。“土月饼”的皮子有韧劲,咸菜馅醇糯、微甜、浓香。马兰头干馅鲜美、微辛、清香,这个香似晒干的荷叶与晒干的桂花的混合香。难得有这么开怀畅吃的日子,我也不知道吃了几个“土月饼”,只觉小肚子圆得不能再圆了。看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吃了一个“土月饼”后都说吃不下了,我的心里很是纳闷。第二天起床吃早饭时,我发现八仙桌上还有一盆蒸熟的“土月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为了把“土月饼”省给还在读小学的我和二哥吃啊。
\n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如今超市里的各种广式、苏式等月饼可谓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可我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奶奶做的“土月饼”,那美味似乎还留在舌尖呢。
\n云策略
熊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